酒泉日報" />
“農,天下之本,務莫大焉”。農村穩則天下安,農村新則基礎牢,農民富則國家盛。
“十四五”時期,我市將全面落實“農民增收、產業增效、生態增值”的高質量發展要求,農業生產及裝備達到新水平,農業產業化邁上新臺階,規?;洜I呈現新格局,農民持續增收有保障,收入實現新跨越,產業結構逐步優化,農業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水平不斷提升,物質技術裝備條件顯著改善,農民收入持續增加,農村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,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,農村教育、衛生、文化等水平明顯提升,農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。
“十四五”期間,預計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.5%以上,到2025年,達到145億元;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%以上,到2025年突破3萬元大關;到2025年,制種面積達80萬畝,產量達13萬噸,產值達到50億元。
農技推廣社會化服務體系逐步完善
“十四五”期間,我市以“全面全程高質高效”發展為目標,主攻種、養、收、加薄弱環節機械化,推廣先進適用新技術,提升農機裝備水平、科技水平、作業水平和服務水平,促進農機農藝融合發展,加強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,培育新型農機服務組織。到2025年,全市農機總動力將達到256萬千瓦,配套農機具達到49萬臺(套)以上,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85.5%,主要農作物生產農機使用薄弱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,設施種植、設施畜牧、特色漁業、特色林果業機械化協調推進,機械化水平總體達50%以上,先進農機化技術和裝備得到廣泛應用,五個農業縣市區所有鄉鎮實現農機專業合作社全覆蓋。
到“十四五”末,全市農技推廣社會化服務體系逐步完善,農業綠色發展標準化技術體系初步建立,特色優勢產業科技支撐能力顯著增強,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程度明顯加強,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面進一步加大,農業科技融合進一步加深,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5%。
加快農業農村智能化
“十四五”期間,我市將加快農業農村智能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,推動5G、北斗導航、遙感、物聯網、農業大數據等技術在農業農村發展中廣泛應用,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智能化水平,建設農業生產、經營、管理、服務、農產品流通等智能化管理大數據平臺,創建智慧農業、數字鄉村示范基地。
我市將利用物聯網、人工智能等以5G為核心的新技術,加快糧食、經濟作物、畜牧養殖、戈壁生態農業、林業等方面作業機械及農業廢棄物利用、植保、農產品倉儲保鮮、加工等方面農機裝備智能化、自動化技術集成應用,推動農機裝備智能化建設。
我市將圍繞園區生產特點,運用高精度智能設備,對環境、土壤信息、作物長勢、作物健康、果實品質等進行自動化控制,建設全程智能化、自動化控溫、卷簾、通風、灌溉、施肥、采摘控制系統和設備,實現科學指導,生態輪作,智能化生產,提高園區經營收益和品牌效益。
我市將依托市“大數據”網絡支撐云平臺,建立酒泉農業大數據平臺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及溯源系統、市場信息化服務系統,提升農業生產管理、經營銷售智能化水平;開展公益信息服務和市場化運營,向農民群眾提供便捷的生產生活信息服務,對接全國農村信息網絡,打造功能完備的“三農”服務平臺。
推動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
“十四五”期間,我市將持續加大投入,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,促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;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,努力改變農業基礎設施長期薄弱局面,夯實農民增收基礎,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,完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機制,推動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。
我市將開展農村幼兒園、養老院、衛生室和文化活動陣地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。為中心村和集中居住小區配套設施齊全的幼兒園、養老院,為每個行政村建設衛生室和文化陣地,逐步建立專業化、標準化和城鄉一體化的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及文化活動中心。
我市將統籌推進農村自來水管網維護更新,確保農村用水安全有保障。積極開展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,推進農村電氣化建設。加快城市天然氣配氣管網向城郊村、中心村延伸,推動農村使用天然氣、太陽能、電能等清潔能源替代燃煤、燒柴(秸稈)做飯取暖。加強新建改建房前屋后公共區域綠化建設,新造綠化林1萬畝,徹底改變農村面貌。